注:本文虽然涉及剧透,但不会影响个人体验游戏。仅做抛砖引玉之效,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。 朦胧质感的油画风,搭配零台词的故事。前期背景音乐存在感较弱的《Last Day of June》更像是一幅安宁祥和的风景画,被小心珍藏在每个玩家的记忆里。游戏伊始出现的恩爱夫妻,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角。他们没有眼睛,也不会说话。所有的情绪都通过语气词来表达。可能看到这里会有朋友颇有微词,先不要急。游戏里所有的安排,都有伏笔。虽然不赞同“存在即合理“这种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(并不影响我对黑格尔的崇敬之情),但请记得所有看似是鸡肋或者缺陷的元素,在结束游戏之前都会得到合理的解释。
“我们希望通过情感这一通用的世界语言拥抱多元化的群体。” ——开发商Ovosonico
游戏中的所有人物
玩过《奇异人生》系列的朋友,对时间回溯、穿越时空这种桥段应该不会陌生。试图以一己之力改变现实的超能力,真的能够改写出一段没有遗憾的人生吗?《Last Day of June》会告诉你,不能。游戏也是一种严肃写实的艺术,并不是用来逃避现实的避风港。当我操纵男主在雨天驾驶汽车回家时,脑海里莫名的蹦出一个问题:如果不幸痛失所爱,那剩余大半灰色的人生该如何度过呢?
《奇异人生》
《Last Day of June》保留了类似《奇异人生》拥有时空穿越的游戏机制。开发商试图让玩家自己动手寻找希望的微光,却又残忍的扼杀了所有的可能性。雨天、傍晚、打滑的汽车,谁来为突发的车祸意外负责?是贪玩的小男孩儿吗?可是谁又注意到他失去朋友的孤独;是没有规整好行李的女闺蜜吗?可是谁又呵护过她不打扰的暗恋和选择离开的决定;是枪不离手的老猎人吗?可是谁又关心过他儿时的反抗和那一堆父亲看不到的奖杯;是送June礼物间接诱发他们出门的老爷爷吗?可是谁又会为一场意外而怪罪一个怀念故去妻子的耄耋老人。
需要玩家去搜集的回忆
人生不能重来。即便是拥有穿越时空的超能力,也不能改变最终的结局。在我无数次穿越时间却没能挽回这一切后,原本以为这就是《Last Day of June》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。玩家只能力所能及的去接受。可当我站在妻子June偷偷布置好的婴儿房时,才发觉自己的浅薄。重要的不是人生能不能重来,而是如同焦安溥所写:“我拥有的都是侥幸啊,失去的都是人生。“对于Carl来说,侥幸是存活下来的June,而失去的是自己宝贵的生命;对于June来说,侥幸是健康长大的孩子,而失去的是自己忠贞不渝的爱人。“侥幸”和“人生”之间,从来就不是对等的关系。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对当事人的重要性。
最令人动容的画面
来不及拆开的礼物和相顾无言未讲完的话,都成了人生遗憾的点缀。想回到过去更改一切,却发现学会接受才是最正确的选择。每次穿越时空的游戏剧情无法跳过,这也成了《Last Day of June》令人诟病的地方。次数多了以后,难免会让玩家产生厌倦感:怎么努力都是徒劳,还要一遍一遍的看故事回放。最后一次,男主Carl选择了自己坐上副驾驶。看着他想要对妻子说明这一切,却始终无法开口,将千言万语化为一个吻时我真的非常难过。这是你们最后一次见面,你却没有认真告别。一路上欲言又止不时回头望着June的动作,与第一次回忆中坐在副驾驶的June如出一辙。
欲言又止
于是看着画册,忽然就明白了每次穿越回去,背景音效里撕纸声音的意义。那些懊恼和痛苦的声音,都来June。不难发现在男主试图回溯时间的时候,女主已经为他做过同样的努力。我个人认为《Last Day of June》把失去爱人\亲人的那种痛苦表现得十分真实。从无法接受,到试图做些什么,到精神崩溃,再到大脑一片空白。经历过这些以后,反而可以坦然的接受事实。至少看起来如此。在平行时空里相遇的他们,也依然没有动用语言这一种最无力的表达方式。那句永远不会说出口的“我可以为你千遍万遍,所以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。“也成了一句心照不宣的誓言。
平时时空的相遇
想必每个人都有失去一些人或事的经历。而在《Last Day of June》之前并没有哪个如此规模的独立游戏能引起如此大范围的共情。儿时那些不被父母所支持的爱好、幼时一别再也没能见面的玩伴、学生的时代青涩的感情、年轻夫妻对生活的热爱、老夫老妻相濡以沫的真挚情感,都或多或少的触动过不同玩家的心灵。那些错过的,有缺憾的才是人生。而当下所拥有的均是侥幸所得。那么对于失去过一个孩子的父母来说,什么才是侥幸呢?是新生命的诞生——意外中的意外。
看到这一幕真的好温馨